时间:2019-05-05 16:19:29 来源: 责任编辑:
1. 焦虑VS焦虑症
首先,焦虑不是焦虑症。
焦虑症是一种病理性焦虑,大多和遗传有关系。是一种无根据的惊慌和紧张,心理体验是泛化的、无固定目标的担惊受怕,生理上也常伴有一些警觉增高的躯体症状:比如晕厥、心悸、发抖等。
焦虑症可分为慢性焦虑和急性焦虑两种形式。慢性焦虑主要是广泛性焦虑症,急性焦虑包括惊恐发作、社交恐惧症,广场恐惧症、特定性恐惧症(动物恐惧症、飞行恐惧症等)。
焦虑症,需要通过心理咨询和药物来治疗。而我们大多数人,其实是焦虑情绪。
3. 焦虑都是不好的吗?
但是,焦虑情绪也并不都是不好的。
美国心理学家耶基斯和多德森通过实验研究,发现了耶基斯-多德森定律。
定律指出,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,而是呈倒U形的曲线关系。
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时,也就是当我们保持在中等水平的焦虑状态时,工作和学习的效率最高。
保持中等强度的焦虑,会让我们保持适度的兴奋感,会有一定的积极性去调动相应的身体机能去完成某项任务。
但是,动机强度过低或过高都不好。强度过低时,人们会缺乏做任务的积极性,工作效率不会高。强度过高时,个体又容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状态,会干扰记忆、思维等正常的心理活动,也会降低工作效率。
所以,保持适度的焦虑,会帮助我们更高效的工作和学习。
而过度的焦虑,会造成我们效率变低。
那我们该如何缓解过度的焦虑呢?
上面我们说到了,焦虑的本质,是对潜在的失控感的恐惧。
那么,我们不论是从恐惧的层面,还是从失控的层面来做工作,都可以缓解焦虑。
1. 处理恐惧情绪
(1)植物性神经调节:运动和正念
大家可以尝试从通过运动和正念的方式,从植物神经方面调节我们的恐惧情绪。
比如,慢跑,瑜伽,都可以增加大脑的多巴胺和内啡肽,让我们平静、放松下来。而通过运动,大脑中积极情绪的回路也会增多,帮助我们抵抗恐惧。
而许多临床试验和研究显示,正念对焦虑的干预作用尤其明显。
正念,是来自于有目的的、此时此刻的、不评判的注意所带来的觉察。
研究数据显示,2周以上的正念,可以增加内心的平静感与幸福感,改善人的睡眠质量,8周的正念,对人脑部的功能也有显著的改变。
研究人员扫描正念前后,被试者的大脑发现,负责注意力和综合情绪的皮层变厚,与焦虑、恐惧及心理压力有关的杏仁核区脑灰质变薄了。
(2)系统脱敏法:增强对恐惧的耐受力
之前学习过一个对于特定性恐惧症的治疗案例。一个小朋友对于毛毛虫特别害怕,连毛毛虫的图片都不敢看。
咨询师拿了一个装着毛毛虫的透明玻璃瓶,给她做类似系统脱敏的训练。
咨询师先把玻璃瓶放到一个比较远的距离,让小朋友对玻璃瓶大声喊:我害怕你。一声比一声大。当喊了一段时间,把玻璃瓶逐渐靠近小朋友,然后再让小朋友用同样的方法喊。然后再靠近一点。
通过这样逐渐的靠近,最后小朋友敢直视毛毛虫了。
这种系统脱敏的方法,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借鉴。我们可以通过逐渐增加对这个恐惧对象的耐受性,来消除恐惧情绪。
但是,如果我们自己做不到,也不要勉强。我们可以寻找咨询师的帮助,在咨询师的保护和帮助下,来完成这个训练。
显示全部
收起